天涯法律网讯(牛雅慧、龙伟)昌江法院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贫困村三年扶贫攻坚规划》精准扶贫工作要求,主动服务包点贫困村民,采取“瞄准式、救助式、造血式、建设式”四项举措开展帮扶工作,激发村民脱贫致富进取心,促使村民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心态转变。2016年截至11月,该院共帮扶包点村47人,帮扶金额40余万元,部分解决了包点村贫困村民的生活问题以及贫困学生的助学问题。
一是抓精准,实施瞄准式扶贫。为了做到精准扶贫,该院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由一名副院长带领帮扶小组深入包村点了解贫困情况。借力村委会的引导,通过走访和谈话的方式了解各村贫困农户家庭情况、存在的现实困难以及帮扶方式的意愿,掌握致贫的主要原因,从而为制定具体的扶贫方案提供依据,坚持做到基本政策精准到人、帮扶力量精准到户、基础建设精准到村组。
二是重保障,实施救助式扶贫。事关民生无小事,在掌握帮扶村点的致贫原因后,针对特困人口和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该院采取救助式扶贫为其提供生活保障。两名双特困户年老多病,每年仅依靠5亩甘蔗收入维持生活,该院研究决定各资助其3000元用于翻修住房屋顶,解决其房屋年久失修漏雨问题。一名特困户一家七口常年居住于危房中,在对其贫困信息进行核实后,该院决定资助其50000元帮扶金用于危房改造,实现居者安其屋。
三是可持续,实施造血式扶贫。为贯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扶贫理念,该院本着既要“输血”,更要“造血”的扶贫工作目标,针对包点村普遍存在的缺劳力、缺技术、缺经验现象,分别制定产业式扶贫方案和人才式扶贫方案。具体情况如:调整种植结构,培训农业技术。结合包点村的土地状况和村户种植习惯,针对34户贫困户及脱贫巩固户,该院决定扶助其种植黄精和槟榔,并参与帮助采购种苗和传授播种技巧。按照黄精每亩3000元,种植60亩,槟榔每株6.5元,种植20000株的采购计划,该院共资助农户种植资金310000元。扶持养殖业,改善养殖基础条件。针对三名贫困户,该院在巩固其现有养殖规模的基础上,为其购置种羊和改造羊舍,资助帮扶金12000元。关注贫困生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素质。“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在与帮扶村点农户进行交谈的过程中,该院了解到当前教育理念欠缺和知识匮乏等问题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唯有提高农户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才是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该院在抓包点扶贫村产业发展的同时,更注重对教育的扶持力度,针对包点村的10名贫困家庭大学生,该院资助每人2500元用于2016年下半年学费,希望培育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人才,并能够反哺农村。
四是强基础,实施建设式扶贫。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的必要前提。该院以贫困村为单位,对基本农田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等基础设施配备情况进行全面的考察后,决定资助50434元用于修复在“莎莉嘉”台风中被毁损的引水管道,改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提高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