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来,在昌江法院党组的倡议下,全体干警捐资建立“扶贫助学基金”,扶助困难学生,目前,扶助两名来自昌江黎族自治县最偏远贫困的山区——王下乡的贫困学生到县城的昌江中学就读高中。
昌江是一个黎族自治县,人口仅24万,因而只在县城设完全中学,乡镇设初中。特别是山区,教学条件还比较差,农村学生读高中要到县城的中学,山区的一些学生为了提高素质也要到教学条件较好的中学就读。中小学生离开住地到异地读书,人们把他们称为“教育移民”。昌江法院扶助的两名学生都是“教育移民”。一名叫林丽春,另一名叫林彩云,都是昌江黎族自治县最偏远贫困的王下乡人。阿春是洪水村人,家里兄弟姐妹七人,早年丧父,靠母亲和一个哥哥劳动养家。小学毕业时,阿春考上了县城的昌江中学。在初中,九年义务教育的各项优惠和救济让她顺利读完初中并以优异成绩考上高中。然而,到了高中,九年义务教育的优惠没有了,家庭经济又困难,阿春面临失学的打击。阿云是王下乡钱铁村人,与阿春的情况相仿,也是家庭经济状况差,也在昌江中学读高中且家庭经济无力支付费用,面临着失学的打击。昌江法院院长何泮到王下乡调研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陷入深深的沉思……王下是全县最贫困的少数民族乡,全乡各村深居大山中,交通不畅,经济落后,教育条件相当差。阿春和阿云好不容易走出大山,却又要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真令人惋惜。如果帮助一下,她们就是山里飞出的两只金凤凰啊。从王下乡调研回来后,何院长在一次全体干警会上倡议全院党员带头,干警参与,每人每月少吃一斤肉,少吸一包烟,献上一份心,捐款建立“扶贫助学基金”。昌江法院干警有许多都是靠一个人的工资养家的,经济并不宽裕,但他们都能克服困难,涌跃捐款,少的20元,多的上百元,每月领工资时交给院出纳。2007年9月,昌江法院领导找到阿春和阿云,让她们安心到学校读书,法院从“扶贫助学基金”中每月给她们各帮助250元作为生活费用。
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阿春和阿云心里甜滋滋的。她们说:是昌江法院干警的帮助,才让我们有这个机会,我们一定好好学习,掌握知识,做对国家建设有用之才,以此报答关心帮助我们的人。(昌江法院)